Symb. Sin. 7: 1049, t. 16. fig. 8. 1936.
常绿藤本。枝条与叶柄均密被黄褐色毡毛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1-1.5cm;叶片长圆形、椭圆形、卵状椭圆形或卵形,革质,长2.5-9cm,宽1-4.5cm,基部圆形或宽楔形,边缘全缘并稍内卷,先端圆钝或急尖,具短尖,下面密被淡黄色或黄白色毡毛,上面仅沿中脉被毛,其余无毛,侧脉每边4-5条,叶脉在上面显著凹陷,故叶片似皱缩状。双花腋生,组成小伞房花序或在小枝顶端排成短的聚伞圆锥花序,基部具1对小型叶;小型叶长圆形,长1.5-2.5cm,宽0.5-1cm;花序梗长约0.5-1cm,与苞片和小苞片均密被黄白色毡毛;苞片条状披针形,长2-3mm;小苞片卵形,长约2mm;花萼筒卵圆形,长约2mm,无毛,萼齿钻形,长1-2mm,密被短硬毛;花冠白色,后变黄色,长3-3.5cm,花冠筒细,长2-2.5cm,与檐部的外面均密被倒生而平伏的短硬毛及稀疏的短腺毛,檐部二唇形,下唇反折,上唇直立,花冠筒内和裂片内面下方均具短柔毛;雄蕊稍长于花冠;花柱明显高出花冠,柱头头状。浆果椭圆体形,长7-8mm,宽4-5mm,成熟时蓝黑色。花期:6-7月。果期:10-11月。
产地:七娘山、南澳(张寿洲等 3544)、笔架山、三洲田(王定跃 1372)、梅沙尖、梧桐山(张寿洲等 2737)、盐田。生于山坡疏林、灌丛,沟谷林下,海拔250-800m。
分布: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香港、广西、湖南和贵州。
用途:花药用,有些地方将其作“金银花”用。